最近社会上一个话题很火,什么?区块链啊!

自从10月25日,上层学习发话,一时间,区块链热潮火遍大江南北。此前,基金哥也提过,我现在从事的是区块链安全和数据方面的技术工作,要过去,跟人提我是干区块链的,马上得跟上补充,不是发币的啊,搞技术的。哪怕这样,对区块链不太熟悉的人,还会以狐疑的眼光打量你,意味深长的来句“哦,前段时间很火啊”。

如今,我昂起头,挺起胸,高声把歌唱,我是搞区块链的,不少人要跟你打听了,这区块链到底什么鬼?能落地吗?技术和骗局的边界在哪里?区块链价值何在?相关投资又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对于区块链,我倒是一直保持一个乐观但是理性的态度,我从来不觉得这个东西能马上改变世界,颠覆这领域那领域,但是我也不认为这只是泡沫和概念。区块链是什么?拆开来看是P2P、分布式计算、密码学等诸多技术的集大成者,但是换个角度,也因此让很多人觉得这东西没啥,就是一些已有技术堆起来忽悠人的概念。

这里就要提到如何理解创新,创新有很多来源于那种类似“造轮子”的原创发明,但是更多时候,特别在今天,对已有技术的组合,甚至包括一些模式的融合就能形成具有巨大创造力和商业价值的创新。咱先不说技术领域,比如当年的余额宝,可能传统金融领域的人不屑,不就是货币基金吗?但是回顾当年引发的社会影响,甚至对传统银行储蓄业务的冲击,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只是互联网和货基“堆起来”的玩意儿?

事实上,我们可以再换个角度,基于区块链这种很多人眼中不屑的“概念”几乎凭空产生的比特币,却恰恰从小众接受到今天搞得鸡飞狗跳,纯粹的“概念”不会有这么大影响力,还这么持久吧?事实上,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种应用模式,甚至当初中本聪就是当做一个实验,结果谁想到这东西慢慢形成了一种新的所谓数字货币模式的标杆,一方面推动了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认识,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认识,认为它只是比特币和一堆其它各种币,而这些币常常引发诸多问题和乱象,进而造成了区块链技术被误解,形成了一种圈内人激动万分觉得自己站在风头浪尖,圈外人看这些人更像骗子、疯子和犯罪分子中的一个的尴尬局面。

区块链知识的基本普及,如今很多资料,咱就不赘述了,说说我眼中它的价值。在我看来,区块链其实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一个进一步补充和提升的技术,其价值也可以比照互联网来做一些分析和预判。比如互联网产生了什么价值,其实抽象来看说的术语一些,就是进一步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产生或者突出了一些生产要素的地位,比如数据。

互联网其实本身就在去中心化,或者说去中介化,举个例子,我们看看电商,互联网本身不能生产冰箱、手机,但是互联网让生产过程中相关的要素可以更好的传递,让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中介环节简化。所以,当初社会上涌起“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什么资本推动的泡沫,本身就是必然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在一些领域率先显现出能量后,社会各行各业必然达成共识去尝试的结果。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尝试会失败,但是也有很多模式经过商业竞争的历练成功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互联网开始激活了个体能量,去中心化,但是慢慢的我们发现最终主要资源还是归集到一些中心化的商业机构中,中国这样,美国也这样。同时,在这个时代变化过程中,也可能损害一些人的利益,比如出行的互联网化,老人路边打不到车的问题。但是,整体来看,互联网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提升了更多人的福祉。

那么区块链呢?它的技术概念就让人很挠头,将其与互联网相比,总觉得很别扭不好理解,其实这很正常,因为我们说那区块链和互联网比,其实比较的是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成熟生态。你要在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给你讲什么TCP/IP协议,你也一脸懵逼啊?是的,其实现在的比较根本不是在一个维度上。

在我看来,区块链技术本身在应用上,率先更可能在数据流动型业务环节发挥威力,即不是要颠覆什么行业的规则,而是做效率提升。其实所谓节点存储全量账本这样的特征在今天可以成为现实,一个背景还是有此前的信息技术成熟度做铺垫,要是早期硬件,比如硬盘、内存特别贵的时代,这样的技术成本将非常高昂。如今的情况是,硬件成本大大下降,数据的价值更大,所以才琢磨诸如数据不可篡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结合编程逻辑的智能合约这样的技术。

同时,现在还有一个已经发生的趋势,在资本市场常常想做的事是把一些价值资本化,增强流动性,所以各种资本创新层出不穷,比如供应链金融。而在信息技术,特别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更大的趋势是信息化过程中的数据化,甚至资本都被数据化,为什么数据贵?就是它承载了很多价值。而区块链在这个背景下,恰恰可以发挥作用,因为数据有价值,所以大家非常关心数据使用过程中的公正性,这正是区块链技术特点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比如,供应链金融在区块链应用场景中经常被提起,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涉及基于数据体现的资产流转,一条供应链涉及那么多环节,那么多主体,那么多利益,也涉及借贷、抵押等诸多强信用的业务,中间如果有一方作恶乱来,那可不得了,而且基于这种担忧,又会反过来影响整个链条大家的信任度,形成更高的运转成本。而基于区块链技术,数据不可篡改保证数据以及数据背后体现的价值客观真实性,而基于智能合约技术让中间的交易、结算等过程按照规则编码自动化进行也保证了商业过程不可篡改,如果这个逻辑达成,无疑将大大提升效率,这也是区块链可能产生的价值。

但是,区块链的局限性也体现出来了,那就是它的作用在数据相关环节体现的更充分。但是问题来了,比如供应链金融这个过程中,资产如果是非标的,那不是区块链可以解决的,还要行业标准和标准化过程,而如果上链数据的真实性没法保证,后面的逻辑也是难以实现的。为什么现在对区块链的商品溯源作用有争议,也是这个道理,比如商品上贴个二维码数据上链,但是你怎么保证这个码不被打到伪劣商品上?线下过程链上是不可控的,所以,还需要其他技术辅助。

这里,提出我一贯的观点,现在区块链的从业人士不要动不动谈改变世界,颠覆行业规则,而是要扎根行业了解需求。同时,我认为现阶段,好的区块链应用也应该是作为一个行业的松耦合的数据处理模块去提升效率,目前还没法成为大部分业务的技术依托,甚至也不该早早就要改变很多行业既有的工作流程。比如区块链发票为啥共识度高,因为充分发挥了区块链技术特点啊,发票信息不可篡改,财务人员省事儿,业务人员不用每个月底贴发票也省事儿,而只要数据接口是与税务机构关联,上链数据真实性也得以保证,整个过程没有打破主流的财务流程,是在创造价值提升效率,所以业内人员也不会抵触。

以上说的是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它在比特币标杆中体现的价值型应用,这也是一种金融行业的纵深应用。从比特币到各种乱七八糟币,再到Libra这样的构想,到各国央行,特别中国央行的积极布局,体现的正是在价值数字化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非常值得重视的应用场景。这方面,显然各国政策不同,中国已经明确了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路线,这在全球已经算认知水平和行动力的高一档,而美国这还在“拷打”Facebook和Libra,欧洲态度较为保守,日本很有趣在数字货币交易上已经牌照化,但是在进一步的推进上有些犹豫。委内瑞拉倒是率先搞起了所谓的“石油币”,但是却忘了,发行者自身已经信用破产,怎么能指望共识产生呢?

总结一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组合式创新,以比特币为代表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模式,在更多行业领域,它还处于类似互联网的TCP/IP认知阶段,如何与行业应用还需更多尝试,我个人认为增效型的数据流转领域最有成功可能。而在金融纵深领域的落地场景中,中国可能率先出现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体系,但是也不排除随着监管成熟,会在诸如股权等方面有更多采用。在投资上,要对“大场面”式的所谓区块链业务宣传保持警惕,对技术型和主体业务紧密关联区块链相关业务的公司保持关注,作为新技术的建设者和尝试者,它们的风险确实很高,但是未来的收获或许也在其中。